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大约半年前,比亚迪与吉利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风波。
全球顶尖的发动机热效率、全球最低的亏电油耗、全球最长的续航里程。
彼时,比亚迪推出了第五代 DM 技术,以及配备该动力系统的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这两款新车宣称可实现 2.9L 的亏电油耗及 2100km 的续航里程,发动机热效率高达 46.06%。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表示,它们引领着一个“全新的插混时代”。
然而,有人对此并不服气,亮出一张中汽中心的认证,声称自家发动机的热效率才是全球最高,达到 46.1%。此人便是吉利汽车集团品牌用户沟通中心总经理徐东卫,这也是他近半年来发布的唯一一条微博。
随后,吉利汽车官微进行了转发,并配文:“全球最高,事实为证。”
这一下,网友们顿时沸腾起来,认为比亚迪迎来了“尴尬时刻”,纷纷大呼“比亚迪调研不仔细”、“仅领先了一天”等。不过,没过多久,比亚迪品牌与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也拿出了一张证书,上面显示最高热效率竟为 46.5%。
像这种未量产且热效率更高的,我们还有很多,只是不想说罢了。
尽管浏览器有记录,但互联网的记忆总是短暂的,吉利对此未再作出回应,如同以往的“高管论战”一样,随着吃瓜网友热情的减退,这一话题也逐渐从热搜榜上消失。
但吉利恐怕难以忘却此事,半年之后,他们展开了反击。
降低性能追求省油,吉利的新策略
10 月 30 日,吉利汽车集团隆重推出其最新的电混杰作——雷神 EM-i 超级电混。吉利宣称,该系统的热效率为 46.5%,CLTC 百公里综合油耗仅 2.62L,这一成绩优于比亚迪的 46.06%和 NEDC 2.9L/100km。
吉利表示,雷神 EM-i 着重提升电混车型的燃油经济性。据吉利官方测试数据,搭载雷神 EM-i 超级电混的吉利银河星舰 7,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综合续航里程,高达 2390.5 公里。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星舰 7 的油箱容量,但这些核心数据充分彰显了雷神 EM-i 的节能优势。尤为重要的是,EM-i 并非对现有技术的简单升级,而是在结构上实现了根本性的创新。
从结构方面来看,吉利旗下现有三套混动系统。
2021 年,吉利发布了雷神电混系统,该系统采用 3 档 DHT 变速箱,配备 1.5TD 混动专用发动机,通过不同容量的电池组,以适应领克旗下不同尺寸的车型。
当时,支持纯增程模式成为该系统的一大特色。领克品牌后续推出的 LYNK E-MOTIVE 智能电混系统,正是依托于吉利雷神智能混动平台的一套系统。
2023 年,吉利又发布了新一代雷神电混 8848,由全新开发的混动专用四缸发动机(最高热效率 44.26%)、新一代 3 挡混动电驱变速器 DHT Pro 组成,应用于银河系列的 L6 和 L7。
从数据上看,这套名字颇为唬人的混动系统并未将油耗降至极低水平,而是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兼顾性能,使一辆售价 10 万元的车,能够跑出 6 秒多的加速成绩。
领克 07 和 08 上的 EM-P 则较为特殊,它搭载了 3 DHT Evo 电驱变速箱,将雷神电混的行星齿轮替换为平行轴方案,从而提高动力传递效率,使高速状态下的动力响应更为出色。
可以看出,在雷神 EM-i 出现之前,吉利旗下的混动方案均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性能,不仅高端车型如此,即使是 10 万元级的入门车型也不例外。然而,市场反馈表明,对于入门级车型的用户群体而言,省油远比性能更为重要。
雷神 EM-i 混动系统由 P1 + P3 + 单档 DHT 构成,采用了全新一代驭风·火龙卷超高效燃烧系统……吉利在命名方面的风格着实有些奇特。简单来讲,该系统运用了包括“鸭嘴”式的大倾角气道、Mask 结构导气等技术,以提升进气效率。
若想让一辆混动车实现更好的节油效果,还有一个办法——牺牲部分性能。
吉利对雷神 EM-i 的 1.5L 发动机进行了大幅削减,其最大功率从银河 L6 上的 120kw 降至 82kW。不过,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吉利将 P3 电机的最大功率从 107kW 提升到了 160kW。
除了硬件方面的改动,吉利还为该系统融入了一些智能化应用,以实现更精准的能耗管理。例如,它能够提前识别路况、行驶区域、海拔高度以及坡道等场景,预测车辆的动力需求。
同时,其搭载的星睿 AI 还可以学习驾驶员的驾驶风格。通过收集车速区间、加速度、踏板深度等信息,并结合导航信息与惯用路线,实时调整油电动力分配策略,可使发动机启停次数减少 46%,发动机运行时间减少 11%,全程节油 3%至 10%。
结合雷神 EM-i 的定位和命名不难发现,这套系统显然是冲着比亚迪第五代 DM-i 而来的。现在,就等徐东卫发微博了。
打不过就改变策略
经过十年的不断探索,中国的自主品牌已基本确立了以串并联为主的混动技术路线,并成功研发出单档、两档、三档的串联混动变速器。关于这些方案的优劣对比,过去两年已有不少文章进行过深入探讨,在此不再赘述。
简单来讲,仅从结构的精密性和效率方面来看,多档显然比单档更具优势。但从成本角度考虑,单档方案为车企提供了更大的定价灵活性,结合入门级市场对价格较为敏感的特点,单档 DHT 方案在成本效益方面更具竞争力。
然而,由于技术结构的限制,单档 DHT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失速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例如,车辆在高原地区长时间爬坡时,发动机作为增程器难以提供足够的电力,电量 SOC 无法保持平衡,可能导致动力响应不足,特别是在馈电状态下。
为解决这一问题,雷神 EM-i 特别强调了冗余安全和 AI 电混的概念。
其中的冗余安全,是指发动机、P1 电机和 P3 电机相互备份,以确保动力系统的正常驱动,避免出现失速情况。而 AI 电混,则是一种在软件层面上的预防措施。
吉利申请了一项全新的混动安全技术专利,大致内容为系统会根据当前速度数据,多层筛选出电机预设的故障状态。假如系统发现 P3 出现故障,会立即控制发动机和 P1 电机共同驱动车辆行驶。
此外,EM-i 的电驱部分加入了 SiC 升压模块,搭配全球首创的双端 X-Pin 扁线绕组电机、智能寻优控制以及专用的神盾电混电池,PCM 功率转化效率达到 99%,满电馈电的一致性也有所提高。
如今,吉利似乎不再执着于混动技术的优劣之争,打不过,那就改变策略,但在改变之前,必须先解决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车型规划来看,不仅是银河星舰 7,吉利很快会将 EM-i 应用到更多车型上,其中包括银河 L6 和 L7。
至于 EM-P,则会沿着“性能”这一既定路线继续探索,立足于中高端电混市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