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两家公司成功 IPO,自动驾驶赛道热度攀升。
10 月 25 日,文远知行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荣膺全球“Robotaxi 第一股”的称号。
上市当日收盘时,文远知行的股价定格在 16.55 美元,市值高达 44.91 亿美元(约合 319.81 亿元),此乃今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中规模较大的 IPO 之一。
文远知行的前身是景驰科技,创立于 2017 年 4 月。2018 年,公司更名为文远知行,起初专注于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如今文远知行能够提供从 L2 到 L4 级别的多元化自动驾驶产品及服务。
尽管文远知行曾计划在 2022 年及 2023 年 8 月上市,但因多种因素影响,其 IPO 进程曾两次推迟。此次成功上市为自动驾驶行业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对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01
从创业明星到团队闹剧
文远知行的故事始于 2017 年,彼时自动驾驶行业正蓬勃发展。
当时,Waymo(谷歌的自动驾驶项目)被视为行业标杆。随着 Waymo 开启商业化战略,资本市场对其展现出浓厚兴趣。2015 年,Waymo 的估值仅为 85 亿美元;然而,短短两年后,这一数字飙升至 700 亿美元。到了 2018 年,Waymo 的估值更是达到了 1750 亿美元,相当于谷歌估值的四分之一。
如此高的估值反映出业界对自动驾驶前景的积极预期,普遍认为该技术将在未来 5 到 10 年内实现商业化。文远知行创始人之一、百度前副总裁及自动驾驶事业部负责人王劲,曾在 2015 年宣称自动驾驶汽车“三年商用、五年量产”。
在资本热烈追捧的大环境下,众多曾在 Waymo 或百度等公司任职的技术精英纷纷投身创业浪潮,文远知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文远知行的 Robotaxi
文远知行的创业历程犹如一条 V 型曲线:起初发展迅猛,随后经历短暂低谷,最终实现反弹。
在早期,凭借先发优势以及技术大佬的助力,文远知行迅速取得显著成果。公司成立仅 81 天,便成功完成首次开放道路的无人驾驶测试。短短 5 个月内,获得 5700 万美元的 Pre - A 轮融资,并在半年后于广州组建了国内首个可运营的无人车队,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然而,2017 年 12 月,文远知行遭遇成立以来的重大挑战。百度以“侵犯商业机密”为由将其告上法庭,并索赔 5000 万元。百度指出,王劲在离职时承认丢失相关技术资料,怀疑无人车技术机密可能被泄露。这起案件堪称中国版的自动驾驶第一案,与 Waymo 与 Uber 的诉讼颇为相似,最终以庭外和解收场。
在 Waymo 与 Uber 的案件中,被指控窃取机密的前谷歌工程师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不得不离开 Uber,而 Waymo 与 Uber 最终也达成庭外和解。
面对团队分歧、竞争加剧、融资困难等多重困境,文远知行内部管理层出现严重分歧。经过 60 多天的舆论与资本压力,王劲被逐出董事会。
然而,公司的纷争并未就此停歇。2018 年中旬,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潘思宁将已掌控公司的韩旭和 CFO 吕庆告上法庭,指控董事会伪造签名,剥夺他作为法人的资格。
最终,这场闹剧在持续 18 个月后,于 2020 年 5 月迎来结局。参与各方宣布达成全面和解,撤回所有诉讼。
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小巴
当然,文远知行并非个例。2019 年,Roadstar(星行科技)发布公告,以数据造假、私藏代码和收回扣贪污为由,开除联合创始人周光。这场内部纷争最终导致 Roadstar 进入清盘状态,投资方进行仲裁和清算,办公室也随之关闭,成为行业中首家倒闭的自动驾驶公司。
与此类似,2015 年成立的 Drive.ai 也遭遇了相似命运。该公司在吴恩达夫人卡罗·莱利(Carol Reiley)怀孕后退出管理,业务由吴恩达的学生接手。此后,Drive.ai 因管理不善和资金短缺陷入困境,最终被苹果收购,具体收购金额未予披露。收购后,Drive.ai 关闭办公室,并遣散了 90 名员工。
这一系列事件凸显了自动驾驶行业中技术人才管理经验欠缺、资本泡沫以及复杂的权力斗争等问题。
02
资本寒冬下的砥砺前行
2018 年 10 月,景驰科技更名为“文远知行”,原 CTO 韩旭接任 CEO,标志着文远知行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韩旭的履历颇为丰富。他 1998 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后赴美深造,并于 2007 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此后,他成为密苏里大学的终身教授及计算机视觉及机器学习实验室主任,之后又在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担任首席科学家。这些经历为文远知行的 2.0 阶段带来了全新的视野与风格。
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表示,韩旭平时喜爱阅读历史书籍,这使他明白在创业过程中,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丧失信心,关键是要坚定选定的方向。他并未期望公司永远存在,而是希望在历史长河中,文远知行能为自动驾驶事业做出贡献,这对他来说就已足够。
然而,此时的自动驾驶行业却遭遇资本寒冬。2019 年,摩根士丹利将 Waymo 的估值从 1750 亿美元大幅下调至 1050 亿美元,而当时 Waymo 尚未实现任何营收。到 2020 年,Waymo 尝试融资 22.5 亿美元,却拒绝透露背后的估值。
不久后,《金融时报》报道称,Waymo 的融资估值仅为 300 亿美元,相较于 2018 年的峰值缩水了 85%。这一估值的大幅波动主要是因为业界普遍低估了自动驾驶汽车及相关技术商业化所需的时间。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公交巴士
在当时的资本寒冬中,文远知行与国内众多自动驾驶公司一样,面临着融资困境,“最艰难时,文远知行若 8 个月内无法融到资金,将难以维持生存。”
幸运的是,2020 年底,宇通集团的战略投资为文远知行带来了希望的曙光。2020 年 12 月,文远知行宣布完成 B1 轮融资,宇通集团以 2 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不仅创造了当时中国主机厂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最大单笔投资纪录,也为文远知行的资金链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笔投资不仅解决了文远知行的资金难题,还推动了其商业化进程。2020 年,文远知行与宇通合作推出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无人小巴车 Robobus,该车型设计新颖,既没有方向盘,也没有脚踏板。
随后,文远知行的业务不断拓展,到 2020 年已涵盖 Robotaxi、Robobus、自动驾驶货运车 Robovan、自动驾驶环卫车 Robosweeper 以及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vanced Driving Solution)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
经历了团队内斗和资本寒冬,文远知行是如何成功走向上市的呢?
首先,作为一家专注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文远知行始终将技术的领先性作为立足之本。此外,公司还积极推动商业化进程。从结果来看,文远知行目前是全球 L4 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中商业化收入最高的企业之一。
在文远知行的发展过程中,与宇通客车、博世等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2024 年上半年,文远知行与博世合作的“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实现量产交付,先后应用于奇瑞星途星纪元 ES、星纪元 ET 车型。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文远知行获得了众多官方牌照。道路测试及相关运营的官方许可,是任何公司开展自动驾驶业务的必备条件。文远知行已获得在北京、大连、广州、南京、鄂尔多斯、青岛、深圳、无锡等近 20 个中国城市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和示范运营或商业试点的牌照。同时,公司还取得了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的牌照。
因此,文远知行在招股书中强调,“文远知行成为全球首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同时在中国、美国、阿联酋和新加坡四地获得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
这些因素共同助力文远知行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成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03
当下最紧迫的是实现规模化
本周,自动驾驶行业有两家公司成功 IPO。除文远知行外,10 月 24 日,地平线在港交所上市,总市值超过 660 亿港元,成为近年来港股科技行业规模较大的 IPO 之一。
与此同时,Momenta、纵目科技、黑芝麻智能和小马智行等多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也在积极筹备上市事宜。
这一现象的背后,既与技术的成熟度有关,也与 Robotaxi 规模化拐点的临近紧密相连。
近期,百度在武汉的无人驾驶项目取得显著成果。这不仅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更归功于公司投入 400 多辆无人驾驶汽车,使车辆密度足够高,让路上的行人和司机切实感受到无人驾驶的存在。
据了解,自 2023 年以来,百度的萝卜快跑项目加速落地,已在全国 11 个城市开展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实现了超一线城市的全覆盖。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 7 月 28 日,萝卜快跑在全国累计提供超过 700 万次乘车服务;在 2024 年第二季度,萝卜快跑提供了约 89.9 万次乘车服务,同比增长 26%。
另一方面,特斯拉于 10 月 11 日推出 Robotaxi 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并发布了两款全自动驾驶车型:Cybercab(赛博无人出租车)和 Robovan(无人驾驶多功能车)。作为智能汽车赛道的领军企业,特斯拉在 Robotaxi 领域的进展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热度。
文远知行与江铃汽车共同打造的自动驾驶货运车 Robovan
对文远知行而言,上市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
尽管文远知行在技术层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业务涵盖五个领域,但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仍是一项巨大挑战。接下来,自动驾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目前,这一领域并非缺少某个环节,而是每个环节都有待完善。
自动驾驶的成功依赖于技术、运营和政策的相互关联与协同。技术是基础,但从技术到实际应用并非一蹴而就,因此运营需要提前规划、持续推进。若政策不够开放,企业的运营将难以真正实现“无人驾驶”。然而,若运营和技术未达到一定标准,政策也不会随之放开。故而,需要将这三者同步推进。
在当前阶段,文远知行最为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是实现规模化。这一过程颇为复杂,核心目标是确保毛利为正,这将成为未来 3 至 5 年行业竞争的关键。
此次文远知行的上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短期资金压力,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公司需要加快规模化和商业化的步伐,同时把握好全球化战略中的机遇与风险。只有妥善应对这些关键问题,才能确保未来的竞争力。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