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甩出三张王炸,市值大涨 800 亿美元

访客 车百科 11

马斯克立“军令状”,助力特斯拉扭转局势

特斯拉股价久违上扬,马斯克针对曾描绘的低价车与无人出租车这两大蓝图,设定了更为明晰的目标及时间规划。

北京时间 10 月 24 日凌晨,特斯拉发布 2024 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该季度,特斯拉汽车销量及营收同比微增,但要达到 2023 年全年交付量水平,第四季度压力颇大。与此同时,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宣称,特斯拉将放弃传闻中价格更低的 Model 2。

上一次有关特斯拉砍掉 Model 2 的传言出现于今年 4 月,那次传言致使特斯拉股价跌幅超 6%。若将特斯拉视作汽车企业,丢失大众市场无疑是利空信号。然而,此次结果却截然相反,特斯拉盘后股价飙升超过 12%,以其当前股价估算,市值增加近 800 亿美元。

缘由在于,马斯克抛出三大重磅消息:其一,2026 年实现 Cybercab 量产,且年生产量达 200 万辆;其二,2025 年推出一款售价在三万美元以内的新车型,并促使销量重回 20%-30%的高速增长轨道;其三,财报所呈现的,通过施行降本策略,特斯拉在第三季度取得超出预期的财务成果。

历经上半年的艰难困境,时至 2024 年年末,特斯拉着手筹备一场如暴风雨般猛烈的“反击之战”。

马斯克搁置 Model 2,明年欲增销 40 万台车

特斯拉本季度强劲的业绩表现,超出了多数投资者的预期。

2024 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交付的电动车约为 46.3 万辆,同比增长 6.4%,环比提升 4.3%,创下 2024 年季度交付量的新高。

自 2020 年起,特斯拉汽车业务步入高速发展期,许多人已习惯特斯拉年增速超 30%的态势,马斯克甚至喊出“2030 年单年销售两千万台”的豪言。然而,在当下时期,实现销量增长并非易事。

外部竞争愈发激烈,是特斯拉本年度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中国市场尤为突出。

年初,小米汽车首款产品小米 SU7 在纯电轿车领域对 Model 3 构成强有力的竞争,月交付量曾一度超越后者,荣登销冠宝座;第三季度,包括乐道(蔚来旗下第二品牌)、智界(隶属鸿蒙智行生态联盟)、极氪等众多新势力集中推出对标中型五座纯电 SUV 的车型,试图凭借更卓越的智能化服务,形成“围剿 Model Y”的态势。

当前来看,特斯拉多年来在品牌形象、智能制造、充电体系等方面积累的优势,依旧能够在 toC 市场中充当坚实的护城河。据乘联会数据,9 月,Model Y 和 Model 3 分别以 4.8 万辆和 2.4 万辆的成绩,连续蝉联国内乘用车市场和豪华轿车市场的冠军。

而在美国市场,自去年 11 月开始交付的 Cybertruck(电动皮卡),其首次毛利率实现转正。

市场的另一部分忧虑聚焦于内部,毕竟特斯拉已经多年未发布面向全球市场的新车型(Cybertruck 目前尚无法在欧洲和中国市场发售)。现有的两款主力销售车型,分别已发布 8 年和 5 年。而马斯克早在 2020 年提及的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平价车型(即传说中 2.5 万美元起售的“Model 2”),至今毫无进展。

今年 4 月,路透社爆料特斯拉内部放弃 Model 2 的传闻,当日便使特斯拉股价遭受重挫。市场显然期望特斯拉推出新车型以维持增长。

在本季财报中,特斯拉表示“正在为推出新车型做准备,涵盖更低价的车型”。目前,新车型的具体信息尚不明确,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

马斯克指出,特斯拉今年的交付量将“略有增长”,而明年则会增长 20%-30%。以 2023 年全球 181 万的交付量计算,马斯克的计划意味着 2025 年需多销售超过 30 万辆车。

在本季财报中,与汽车业务相关的另一亮点在于降本成效显著。

其中,汽车单车销售成本降至历史最低,约为 35100 美元(折合人民币 25 万元)。据路透社计算,本季度特斯拉汽车销售的利润率达到 17.05%,该数值较前一季度的 14.6%大幅提升,也显著高于华尔街分析师普遍预期的 15%左右。

单车销售成本的降低主要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变动有关。特斯拉表示,这种影响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此外,本季财报中,特斯拉能源业务持续展现出强劲态势。“卖碳”收入略低于二季度,但同比增长超 30%,处于历史第二高位,这与其他 OEM 厂商纷纷放缓电动化目标有关。同时,特斯拉储能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了创纪录的 30.5%毛利率,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将按计划于 2025 年第一季度投入生产。

Robotaxi,乃马斯克的“主菜”

颇为有趣的是,在昨晚财报发布后的业绩会议上,马斯克依旧未正面回应关于 2.5 万美元车型的问题,他甚至称只关注廉价汽车是愚蠢的行为,“在未来,使用非自动驾驶的汽油车就如同使用翻盖手机一样”。

基于无人驾驶技术的 Robotaxi 业务,才是马斯克当下的钟爱之选。

本月 10 号,在特斯拉“We Robot”线下发布会上,特斯拉首次展示了其无人车 Cybercab。然而,市场纷纷吐槽马斯克将该发布会办成了一场线下大秀,公开演讲时长不足 20 分钟,而线下体验环节却长达 3 - 4 个小时。由于缺乏充足的技术信息,市场难以做出精准判断,那场发布会结束后,特斯拉股价受挫。

在昨晚的财报电话会议中,马斯克终于以相对完整的表述,阐明了与特斯拉 Robotaxi 业务相关的一些核心进展,包括特斯拉计划在明年推出在线叫车服务等。

马斯克甩出三张王炸,市值大涨 800 亿美元

特斯拉 Cybercab

首先是技术能力方面。在第三季度,全力拥抱 AI 的特斯拉,其基于视觉训练的 FSD 取得了如下进展:

  • 人工智能训练算力提升 75%以上
  • 发布了 FSD 完全自动驾驶能力(驾驶员监管版)V12.5 版本,参数数量增加 5 倍
  • 特斯拉在得州超级工厂部署了 2.9 万个 H100 集群,并提前进行了培训,预计到 10 月底将达到 5 万个 H100 的容量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 FSD 仍属于 L2 级别(需有人监督)的产品。但关键在于,马斯克此次透露,预计在明年推送的 FSD V13 版本,接管里程能够提升 500 倍。

这是一个极为夸张的表述,目前关于技术的更多细节尚未可知。不过,倘若真能达到如此体验,那么基本可以认为 FSD 将具备比肩 L4 级别无人驾驶的能力,从技术层面为 Robotaxi 业务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而更为重要的是,马斯克强调:特斯拉现有的所有车型都将具备 FSD V13 的功能,他特别指出:若搭载 HW3.0 硬件(与自动驾驶相关的硬件)的老车型无法实现无人监督的 FSD 能力,那么特斯拉将免费提供硬件升级服务。

这意味着,与其他所有 Robotaxi 领域的参与者不同,一旦以上无人监管的 FSD 技术得以落地,特斯拉将瞬间拥有数万乃至数十万(具体数量取决于允许运营的国家和地区)的 Robotaxi 车型。

而其他竞争对手,在进行技术研发的同时,还需与车企合作生产用于 Robotaxi 的车型,这既需要时间来扩大数量,又需要投入资金进行车型生产。目前在美国市场,无论是谷歌旗下的 Waymo 还是通用旗下的 Cruise,其车队规模仅以百辆为单位。

至于落地时间,马斯克表示:计划在 2025 年推出线上付费打车 App,这是商业化付费运营的关键节点;在 2026 年,特斯拉计划实现 Cybercab 的量产。

当然,无人监督 Robotaxi 的落地,还需取决于监管机构的批准。在行业中,获取相关资质通常需要数百万英里无人驾驶的测试,加州机动车车辆管理局表示,特斯拉尚未申请无人测试许可证。

有趣的是,无论是两周前的 Cybercab 首次亮相,还是昨晚公布的 Robotaxi 业务展望,特斯拉的股价变动都与两家出行行业公司 Uber、Lyft 形成了正负对比。上一次,特斯拉股价下跌近 9%,而 Uber 则上涨超 10%;昨晚发布会后,特斯拉盘后上涨超 12%,而 Uber 则下跌 2.34%。

从市场反馈来看,“特斯拉是一家 AI + 机器人公司”的观点,尚未完全获得投资市场的一致认同。相较于一款 3 年后的期货,市场对现阶段的销量变化更为敏感。在无人驾驶真正到来之前,继续良好地销售汽车,并交付更强大的智能驾驶功能,仍是特斯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最为重要的任务。

标签: 仍然 无法 同比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