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 U7 配备了多少台电机?在今日盛大开幕的广州车展上,仰望汽车给出了答案——
整整10台。
没错,就是10台,并且这些电机均是直接作用于轮端的,像驱动雨刷、座椅的电机并不包含在内。
不过,别产生误解,仰望 U7 的这10台电机并非全部源自其驱动系统易四方,其中部分电机是来自于仰望汽车推出的全新悬架技术——云辇-Z。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仰望汽车决意凭借一系列创新科技,在高端旗舰轿车领域开拓出一条全新的竞争路径。
备受瞩目的不只是纯电版本,仰望 U7 的 PHEV 插电混动版本也在此次车展上首次亮相。
这款车的最大亮点无疑是发动机,为了不影响 U7 低矮的车身线条,仰望的工程师团队在空间有限的前舱内,成功置入了一台全新的高性能发动机。
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仰望汽车官网所提出的「开创全球汽车算法时代」,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
十台电机,全力化解燃油时代的各类痛点
在汽车工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汽车的动力与售价向来呈正比关系,基本上价格越高的车,马力也就越大,排量和气缸数,成为了衡量的重要标准。
在高端旗舰轿车领域同样如此,大排量、大马力、高缸数几乎成为了必备要素,劳斯莱斯和宾利将12缸奉为传奇,奔驰和宝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V8和V10视作旗舰车型的核心动力配置。
如今步入新能源时代,这一传统得以延续,与此同时,随着电机的加入,高端旗舰轿车对动力的追求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在易四方的4台轮边电机助力下,仰望 U7 拥有超过1300马力的强大动力,能够在2.9秒内从静止加速至100km/h,极速可达270km/h。
这是燃油车时代难以企及的加速能力。
然而,相较于加速性能,高端旗舰轿车更为注重的无疑是安全、平稳与舒适,而这正是易四方系统的真正价值所在。
上个月,一位仰望 U8 的车主分享了一段经历,称自己在高速行驶时遭遇爆胎却未察觉,直至中控屏提示“右后胎压为零”才停车检查,发现右后轮的胎面已被割出一道长达6公分的裂口……
这便是易四方所具备的能力。
在燃油车时代,汽车的动力分配难以实现完全独立的解耦,往往需要依赖差速器和传动轴来分配轮端扭矩。因此,即便它们拥有充足的动力储备,在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方面仍存在不足,面对如爆胎、追尾、冰雪路面等复杂路况时,容易出现失控状况。
与仰望 U8 相同,今日的主角仰望 U7 也能够通过易四方这套分布式动力系统,实现四轮扭矩的独立控制,有效解决车辆在X轴和Y轴上的失稳问题,即便在120km/h的时速下发生爆胎,U7 依然能够保持车身的稳定。
那垂向的Z轴呢?这就要谈到仰望 U7 的悬架部分了。
鉴于自身硬派越野的定位,仰望 U8 采用的是一套名为云辇-P的液压悬架,以满足越野工况下高强度的连续举升需求。而仰望 U7 作为一款追求舒适的旗舰轿车,采用的则是一套全新的方案——云辇-Z 电磁悬架。
与以往的主动悬架不同,云辇-Z 并未采用气罐或油缸联动来调节悬架,仰望的做法颇为直接,他们配备了4台垂直方向的直线电机,专门负责控制车辆在Z轴垂直面的矢量控制。
并且是对四个车轮进行独立控制。
仰望汽车曾向爱范儿透露,这些直线电机,每一台都拥有超过30kW的最大功率,同时具备高精度、低延时、快响应、低能量传递损失等优势。因而,在接收到路面激励后,云辇-Z 能够在10毫秒内对悬架的高度、刚度、阻尼进行精准调节,有效减少颠簸和震动。
前段时间,有网友在比亚迪坪山总部门口拍摄到一辆仰望 U7 过减速带的情景,这或许是目前最能体现云辇-Z 滤震能力的实拍视频。
当然,云辇-Z 不仅能够在日常驾驶中过滤颠簸和震动,在面对高速弯道时,4台电机的主动支撑调节还可以减小车辆侧倾,提升操控稳定性。
而在掉头等低速工况下,后轴上的两台转向电机能够实现双向20°的后轮转向,车长超过5.2米的仰望 U7 由此获得了4.85米的A0级转弯半径——
这便是仰望 U7 上的最后两台电机。
为了使这10台电机实现完美的协同运作,仰望还为 U7 加入了一套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底层控制软件。
仰望表示,该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信息、智算中心进行决策,以及电机执行指令,实现三向六自由度车身姿态的全数字化调节,有效缩短了感知-决策-执行的路径,达成全数字化控制。
在这套底层控制软件的助力下,易四方和云辇-Z 共同构成了一套领先行业的全数字底盘,而这,正是仰望 U7 进军高端旗舰轿车市场的信心所在。
一项技术的背后,是另一项技术的支撑
引入易四方系统和云辇-Z 系统并非易事,需要满足两大前提条件:
1. 高功率、高性能的动力电池
2. 可靠的热管理控制
首先来看电池。
仰望 U7 纯电版采用了一款容量为135.5kWh的高性能刀片电池,峰值放电电流接近1700A,在满足10台电机正常运行的同时,为 U7 提供了720km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
对于大电池带来的充电时长过长的问题,仰望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仰望 U7 纯电版标配双枪直流快充,最大充电功率可达500kW,只需不到20分钟,便能从30%充至80%。
其次是热管理。
众所周知,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由于整车的电压是固定值,驱动电机功率越大,电流也就越大,又因为电机热量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和时间(Q=I²Rt),电机的热量会随着电流的增大呈指数上升,这对散热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为解决散热问题,仰望 U7 的高性能刀片电池采用双直冷板散热设计,上下冷板冷媒流向互补,使电池具备更好的均温性能。
不仅如此,易四方电机系统内部采用双电子油泵独立油冷,最大可提供20L/min流量,油液可直接喷到绕组和铁心上,能够直接带走电机绕组和铁心的热量。而在电控部分,U7 采用了双面银烧结工艺,配合独特的椭圆散热针翅设计,散热效率大幅提升。
仰望在散热方面的成果,可以用一个数据来表明:仰望 U7 能够连续弹射起步77次,且动力不会衰减,零百成绩可控制在三秒以内。
另一方面,仰望 U7 的 PHEV 版本同样具备上述能力,不同的是,发动机和油箱的加入,使这辆高端旗舰轿车的续航里程达到了1000km。
仰望 U7 PHEV 版搭载了一台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全新高性能发动机,具有高热效率、高发电功率的特点。同时,仰望在发动机的平顺性和机舱的隔振能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只为确保仰望 U7 PHEV 能够如 EV 版本一样平稳且安静。
此外,得益于紧凑的发动机设计,仰望 U7 的车头高度仅比纯电版略高,最大程度地保持了 U7 纯电版的低趴线条。
不过,仰望在外观设计上巧妙地对两个版本进行了区分。PHEV 车型的灯组设计更为保守,中央还融入了一对进气口。除此之外,两款车型在外观上几乎一致,保持了车型设计的连贯性。
高端的基石,是技术
高端汽车品牌的诞生,必然伴随着顶级核心技术的成熟,超级技术成就高端品牌。
在董事长王传福看来,公司成立近30年来,技术始终是比亚迪的根基。如今,比亚迪拥有多达11万的研发人员,拥有超过48000项专利。
1997年,为增强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启动了“973计划”。而比亚迪正是该计划的完成单位之一,当时他们所提交的成果,便是多电机的分布式驱动。
而后,比亚迪在2015年成功应用了四轮电动轮分布式驱动大客车整车控制系统,凭借其电动大巴,在欧美及日本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今,比亚迪凭借在电机领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毅然挺进百万级旗舰轿车市场,这是中国品牌此前未曾涉足的领域。
或许有人认为,高端旗舰轿车仅仅是品牌力和豪华配置的简单叠加,实则并非如此。
事实上,无论是奔驰S级还是宝马7系,都在各自的辉煌时期率先采用了当时最为前沿的技术。例如,奔驰S级在1978年引入了ABS,1981年又率先配备了安全气囊;宝马7系则在1977年使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行车电脑,率先实现了全车的电子化。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