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AP呼吁全球安全差距

花仙子 汽车资讯 189
NCAP警告称欧洲低收入市场的汽车在全球道路上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据了90%,并且面临来自雷诺Kuid车型的恶劣表现。虽然Kuid在印度和巴西取得了较差的成绩,但它有望通过加强安全升级以及对Quid进行重大结构升级来满足欧洲的安全标准。铃木也在遭受批评,被指出印度最大汽车制造商马鲁蒂铃木子公司所生产的雨燕在印度和非洲市场的安全性存在问题。NCAP认为制造商应用不同的安全标准可能会影响车辆的质量。全球NCAP技术总监表示,在Kuid的情况下,最明显的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质量的钢材,甚至可能是质量较低的焊接。

汽车安全机构Global NCAP再次暴露出我们在欧洲习惯的安全标准与低收入市场销售的汽车之间的差距。联合国表示,低收入市场的汽车占全球每年130万道路死亡人数的90%。 雷诺Kuid在印度和巴西的糟糕成绩已经备受诟病,但在Global NCAP最近的非洲安全汽车测试中只得了两颗星,尽管该测试的标准低于欧洲和美国。尽管Quid接受了包括司机和乘客安全气囊在内的安全升级,但糟糕的结果也出现了。 Kuid与Dacia Spring Electric关系密切,预计明年在欧洲(但不是英国)上市时,Dacia Spring Electric将成为最便宜的批量生产电动汽车。 为了达到欧洲的安全标准,Spring Electric将需要对Quid进行重大的结构升级,并包括电子安全系统。 早在2018年,铃木就受到了批评,因为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马鲁蒂铃木的子公司马鲁蒂铃木制造的雨燕只得了两颗星,其车身被Global NCAP描述为“不稳定”。在印度和非洲等市场销售的Swift很好地掩盖了其糟糕的安全性,因为它在视觉上与在英国销售的Swift完全相同,后者在明显更严格的欧洲NCAP测试中获得了三星。 那么,当涉及到外观相同的汽车的材料质量时,制造商是否有罪应用不同的安全标准?Global NCAP的技术总监亚历杭德罗·弗拉斯(Alejandro Furas)表示,在Kuid的情况下,最明显的是这种情况。他认为,为了削减成本,使用了不同质量的钢材,甚至是质量较低的焊接。

NCAP呼吁全球安全差距

“如果你看看夸伊德,巴西版的A柱比印度版的增援要多得多,我们从剥离车身可以看出这一点,”他说。巴西对Kuid进行了大幅升级,以回应公众的强烈抗议,因为它在巴西未能通过最初的碰撞测试。 汽车制造商和汽车行业协会驳斥了这一说法,指出他们的汽车符合销售国家的监管标准。然而,全球NCAP主席大卫·沃德表示,这种说法是不可接受的。他甚至指责一些协会“道德破产”,并警告说,他们是在支持他们最弱势的成员的立场。 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和南非全国汽车制造商协会都没有回应这些指控。铃木和雷诺-日产-三菱联盟(Renault-Nissan-Mitsubishi Alliance)也是如此。雷诺-日产-三菱联盟(Renault-Nissan-Mitsubishi Alliance)不仅生产Kuid,还拥有因Go车型安全性不佳而受到指责的达特桑品牌。 另一家没有回答我们问题的制造商是中国长城汽车公司。在最新的测试中,其Steed皮卡得了零星,令人震惊的是,在正面偏置碰撞测试中,一个前轮深入车内,几乎触及驾驶座--Furas说他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情况。 不过,也有积极的变化即将到来。上周,Autocar India报道称,Global NCAP计划在印度引入更严格的测试,以评估侧面碰撞保护,甚至可能是电子稳定控制。 Autocar India编辑Hormazd Sorabjee表示,实施先进的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大量的道路伤亡发生在骑摩托车的人和乘客身上,就像在非洲一样,许多道路使用者无视规则,缺乏执法。 索拉布吉说:“一辆拥有更多ADAS功能的汽车比一辆有良好碰撞测试结果的汽车要重要得多,因为整个想法是为了阻止碰撞。” 然而,每个人都同意的是,需要有最低的全球标准。所有汽车制造商协会的伞式组织--国际机动车制造商组织去年在其全球道路安全宣言中表示,世界各国政府“应借鉴在多个发达市场取得的经验,为本国境内销售的所有新车设定最低车辆安全标准”。 马克·史密斯 阅读更多内容 欧盟NCAP全面改革2020年的测试协议和安全评级 大众ID 3在欧洲NCAP测试中得分最高 新的辅助驾驶评分旨在减少安全技术混乱

标签: 汽车新闻 业务 政府与立法

发布评论 2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4-09-04 18:48:30

NCAP呼吁全球安全差距: NCAP的这一呼吁凸显了全球汽车安全标准的紧迫性,期待各国共同努力,缩小安全差距,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安全的出行环境。

2024-10-02 21:42:32

NCAP呼吁全球安全差距: NCAP的呼吁凸显了全球汽车安全标准的不一致性,期盼各国共同努力,缩小安全差距,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