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
在印度做对了,奖品是巨大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是世界第五大汽车市场,尽管最近销量下降,但预计很快就会恢复增长,使其回到300万辆的关口以下。 然而,尽管人口众多,但汽车保有量仍然很低,每1000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比中国少。到205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印度的平均年龄也将是最低的25岁,中产阶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达到数亿人。 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难怪汽车制造商都在争先恐后地定位自己,以利用增长潜力。尤其是欧洲品牌,现在越来越多地关注印度,尤其是大众集团,其业务由斯柯达领导。 耐人寻味的是,斯柯达被视为比其母公司大众汽车更高端的品牌。当斯柯达在印度推出时,它于2001年推出了斯柯达Octavia。这款车被视为豪华车,而大众销售的是更小、更便宜的汽车,自那以来,这些声誉一直保持不变。 在如何在印度市场实现盈利方面,Octavia还误导了斯柯达和更广泛的大众集团。到它上市时,它已经通过在其他地方的销售收回了自1996年推出以来的开发成本。在印度,一切实际上都是纯粹的利润,斯柯达从Octavia一直到本世纪末都赚得盆满钵满。 但它无法在其他更新得多的机型上复制这一点,比如斯柯达Fabia。在正常的生命周期内,对在印度销售的汽车进行“去实体”,仍然会让它比在印度从头开始开发和制造的车型昂贵得多,利润也随之消失。 大众集团的计划包括在浦那建立一个新的开发中心,那里有200名工程师,他们重建了在欧洲使用的MQB A0平台,用于大众Polo、Seat Ibiza和Skoda Kamiq等小型车,以符合印度的规格,使用90%以上的当地采购部件。它将被用来支撑四款本土制造的车型:斯柯达Vision IN Concept的量产版,大众泰冈,以及两辆小型轿车,每个品牌一辆。
这些车型将通过扩大后的经销商网络销售,该网络的规模将增加一倍以上,并将得到六年保修、更便宜的零部件和服务成本等计划的支持。所有这些加起来就是10亿欧元的投资。 到2025年,斯柯达的目标是每年销售10万辆,然后再制定长期目标,使斯柯达的市场份额达到5%。最乐观的估计认为,到2030年,斯柯达的市场份额可能增长到6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斯柯达的年销量约为30万辆。与现在每年约15,000辆的销量相比,这是一个巨大而雄心勃勃的增长,而且还没有任何欧洲汽车制造商进军印度市场的案例研究。 不出所料,大众集团并不是唯一感觉到潜力的公司。近些年来,现代一直是印度市场上的明星品牌,其Creta SUV在印度的表现堪比日产Qashqai在欧洲的表现。现在,它的姊妹品牌起亚似乎将表现得更好:自去年年中与Seltos SUV一起推出以来,起亚已经成为印度销量第四大品牌,并渴望获得10%的市场份额。 显然,在所有这些增长抱负下,必须做出一些让步,而这可能来自长期的市场领头羊铃木马鲁蒂。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主导着印度市场,市场份额略低于50%。它已经进入市场很长一段时间了,并能够利用优惠的税收规则,这些规则有利于长度在4米以下的本土制造的汽车。 然而,4月份即将出台的BS6排放法规(与欧盟6排放法规的严重程度类似,比目前的欧盟4排放法规更快,试图改善新德里等印度城市令人震惊的空气质量)将导致马鲁蒂铃木将所有柴油发动机从其排放范围内删除,这是一个大胆的举措,因为柴油发动机很受欢迎,尽管其市场份额正在缩小至总市场规模的四分之一。 正是这些更加与全球接轨的排放法规,以及印度日益增长的道路安全意识,让全球汽车制造商感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因为在印度市场销售的汽车将不需要比以前更少的改变。印度每年的道路死亡人数高达数十万人。 对马鲁蒂铃木来说,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巨大尺寸。它拥有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在一个拥有约780种不同语言和86种不同剧本的国家,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许多小的地方性成功可以成长为全国性的大成功。
全球趋势也反映在印度。SUV的受欢迎程度正在上升,电动汽车的推出还处于早期阶段。然而,基础设施对他们来说将是一个比欧洲更大的挑战,印度没有中国那样的财富或中央政治权力,可以简单地宣布电动汽车能够并将会发生,并推出支持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 中国汽车制造商也着眼于在印度取得成功。最耐人寻味的是长城汽车,该公司生产的哈瓦尔系列SUV是中国最畅销的产品。印度将于2021年发射。国有的上汽集团去年也开始推出不同品牌的车型系列,但都是以MG的名义推出的,在上市的4个月内,销量就超过了斯柯达2019年的全部产量。 那么,谁会赢呢?如果市场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快速增长,或许每个人都会如此。印度的观点是,大众集团的计划雄心勃勃--在短短5年内销量增长8倍--历史上的成功--更确切地说,是缺乏欧洲品牌--对它不利。现代和起亚的迅速崛起或许不言而喻,因为它有能力在正确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推出合适的汽车,就像它10年前利用英国的报废计划进入这里的主流市场一样。 然而,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品牌。大多数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没有冒险走出国门太远,但出口一直是优先考虑的事项。印度市场的近在咫尺,加上与中国相似的路线和要求,使得中国汽车制造商比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更有可能在印度取得成功。 阅读更多内容 画廊:2020年新德里车展之最< 大众汽车在印度推出新的泰根跨界车?欧洲< 斯柯达新愿景是为印度市场量身定做的SUV?欧元< 马克是一名记者,在汽车行业拥有十多年的顶级经验。他于2009年首次加入Autocar,此前曾在当地报纸工作。他在Autocar担任过几个职位,包括新闻编辑、副主编、数字编辑,以及他目前的编辑职位,他自2017年以来一直担任这一职位。 在这个职位上,他负责管理印刷杂志、Autocar.co.uk网站、社交媒体、视频和播客频道的所有Autocar内容,以及我们最近推出的Autocar Business。马克经常采访汽车行业的顶级全球高管,讲述他们的故事并追究他们的责任,在世界各地的展会和活动中与他们会面。 马克是Yearjuror的首席执行官,Yearjuror是一个享有盛誉的年度奖项,Autocar是该奖项的主要赞助商之一。他曾在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上露面,并为《What Car?》、《Move Electric》和《活塞头》等图书做出了贡献,还为《太阳报》撰写了专栏文章。
评论列表
印度汽车市场内幕深度揭示了印度汽车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为我国汽车企业进军印度市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