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每个汽车制造商都使用不同的指标来引用加速时间。有些人可能像现在一样使用0-60英里/小时(0-96公里/小时),或者只是0-124英里/小时(0-200公里/小时)-他们在最快的汽车上也使用这一点-而另一些人则使用任意速度,这使得无法比较模型并找出哪一个更快。这就是我们目前驾驶辅助技术的现状,但中国正在带头采取行动。
标准更明确,流行语更少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出台了一系列规则,限制驾驶辅助科技品牌的销售内容以及宣传方式,包括禁止“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等流行术语,这些术语通常用于推广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
相反,品牌必须通过使用适当的L代码来明确该技术在汽车工业协会六个自动驾驶级别中的位置。0级意味着没有任何驾驶员辅助,5级是一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除了梅赛德斯-奔驰的Drive Pilot(Level 3系统)之外,目前几乎所有可用的其他技术都是Level 2,其中包括特斯拉的Full Self-Driving。
更多:第一起致命的小米SU 7撞车引发了有关自动驾驶技术和上锁门的质疑
如果您是Carscoops的常客,您很可能已经熟悉了严重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代码,这些代码是几年前创建的,正是为了消除混乱。但许多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它们,汽车制造商似乎也常常没有兴趣通过使用广告中的代码来让买家熟悉它们。
据《汽车新闻》中国报道,工信部宣布的其他重大变化包括禁止远程召唤功能,例如下面视频中看到的特斯拉的实际智能召唤功能,该功能允许汽车在无需驾驶员驾驶的情况下行驶,这是美国调查的对象。
工信部还要求不得禁用驾驶员监控系统,并坚持如果60秒内没有检测到驾驶员的手放在方向盘上,汽车必须减速、靠边停车或启动危险灯。
通过软件推出的新ADAS功能的公测现在也被禁止,工信部希望品牌减少OTA更新的频率。所有这些措施都是在中国发生一起造成三人死亡的引人注目的事故几周后生效的。据报道,这名司机在从电动汽车的半自动系统中夺回控制权后仅几秒钟,就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将他的小米SU 7撞到了一根电线杆上。他们也是在中国汽车行业正在提升其ADAS技术的能力并大力推广它以帮助销售新车的时候到达的。
西方是否应该效仿?
那么,这对世界其他地区意味着什么呢?西方是否应该效仿中国的做法,实施类似的限制和改变?请在这篇文章下方发表评论,并告诉我们您是否认为中国当局过于谨慎或只是明智,以及这些规则是否会阻碍真正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
图片来源:微博/ Shin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